靜心當真教師 潛心做真教育 花園外國語學校主題演講比賽獲獎作品
靜心當真教師
潛心做真教育
花園外國語學校主題演講比賽獲獎作品
今年下半年,花園外國語學校積極倡導“安靜做真實的教育”理念,以深入踐行花園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不久前,花園外國語學校舉辦“靜心當真教師 潛心做真教育”演講比賽,來自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等四個學部的十名優秀教師同臺競技,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產生一二三等獎。現本報特刊發獲獎作品,以饗讀者。
愿做一束光 照亮教育路
小學部 包鈺蓮
上小學的時候,我是班里最不起眼的小女孩,總是把所有人都拒之門外,但是,我的班主任張曉麗老師關注到了我,她一次次地讓我回答問題,不斷地表揚我的習作,在她的鼓勵下,我的心打開了。期末考試后,我拿著滿分的試卷自信地告訴她:“長大后,我要成為像您一樣的好老師!”就這樣,張老師在我心里種下了第一顆當真教師的種子,用她的愛照亮了我的心。
順理成章的,我就讀了師范類大學。大三那年,我來到新疆阿克蘇地區啟明學校支教。看到盲童們互相攙扶著排隊,我感到非常心酸。我注意到角落里坐著一個漂亮的女孩,她戴著助聽器,一個人在哭。我走過去,拉著她的手,為她擦眼淚,她卻用力甩開我,冷漠地轉過頭去。
原來,她曾經是一名優秀的芭蕾舞小演員,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樣子就像一個美麗的小精靈。直到半年前,不幸得了腦蛋白流失,現在已經失明了。我很難想象,見過彩色的世界之后,她該怎樣面對永遠黑暗的人生。
每天上課前我都會抱抱她,對她說:“你是最棒的女孩,加油!”每一個課間,我都攙扶著她,教她一步步往前走。慢慢地,她開始接受我了。有一天,她哭著對我說:“生病以前,我最喜歡跳芭蕾舞了,現在,我看不見了,再也不能走上舞臺了,我好想重新回到舞臺上。”
于是,在兒童節那天,我給盲童們化好妝,帶他們走上舞臺吟誦古詩,重新回到舞臺的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忽然明白了成為一名老師的意義,就是要用自己的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把盲童們的故事記錄在公眾號上,希望有更多人能關注到這個群體,是他們為我的生命點亮了一束光,堅定了我當真教師的決心。
大學畢業后,我躊躇滿志,準備在教育事業上大展身手,可是,了解了大大小小的教育機構以后,我看見了教育行業的浮躁和功利,心里開始打退堂鼓了。直到有一天,我來到了美麗的花園外國語學校,看見學校提出的“靜心當真教師,潛心做真教育”的理念,我做教育的初心又一次被喚醒了!
我用心準備每一節語文課,孩子們的成績穩步提高;我每周上一節國學課,很多孩子能完整背誦《大學》《孝經》和《論語》了;我開設“我愛吟誦”俱樂部,孩子們都能吟誦著背《木蘭詩》《岳陽樓記》和《短歌行》;我用我的鏡頭拍攝了學校的各種活動,用我的筆寫下了小學部大部分的通訊稿;我每周寫一封家長信,對孩子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家長信累計三萬多字,孩子們也越來越優秀。
一位家長在教師節寫了一張賀卡,她寫道:“包老師,有您就有方向。”有個女孩對我說:“我長大后要成為像包老師一樣的好老師!”在花園外國語學校,我體會到了做真教師的幸福,并努力散發著自己的光芒。
前陣子,我得知我的啟蒙老師張老師去世了,心里一陣悲痛,忽然想起小時候對她說過的愿望,和她一樣,走上當老師的路,學著她的樣子,鼓勵我的學生。我真想對她說:敬愛的張老師,您知道嗎?我和您一樣,成為了一名老師,我在努力實現著對您的承諾,努力做得和您一樣好,我多么希望,您能看見現在的我呀!多么希望,您能再溫柔地鼓勵我一次。
最后,我要將泰戈爾的這句詩,送給在座的青年教師們——“小小流螢,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因為宇宙間一切光芒,都是你的親人。” (一等獎)
呵護孩子人性中的“真”
小學部 王雪純
陶行知先生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當我們對教育真有所領悟時,就會發現,無論我們的答案是什么,教育的本質都要落到“人”的身上。
回首過去,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陶行知先生。放眼當下,有為了拯救一代人,讓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張桂梅校長。環顧四周,在座的每一位老師,也都有著動人的過往,有著辛酸的日常,有著美好的展望。我們都一樣,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在探尋教育真諦的路上。
育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題,而呵護孩子人性中的“真”又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點。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很特別的。他們有時候像小天使,純真、善良而且充滿生命力;有時候又像小惡魔,頑皮、搗蛋而且完全不受控制。但是教育可以成為天使與惡魔之間的一條線,它能將兩種狀態逐漸地拉近,融合,最終讓每個孩子成為完整和生動的人。
在我們一年級,就有一個特別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影響,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和關注。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卻會在周四“吃大餐”的時候,把餐盤里最好吃的兩只芝士蝦球拿出來,小心翼翼地捧著,小跑到我面前說:“老師,我看到你上次特別喜歡吃這個,以后我的蝦都給你吃。”那時候,他的小手和嘴巴都油乎乎的,臉上還沾著好幾粒米,看起來很滑稽,但他嘴角的笑和眼里的光,讓我覺得很美好。
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這么簡單的一個舉動,讓我相信這個孩子的內心還是有善意的,他其實也懂得去關愛別人,也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陽光的孩子。只是在大多時候,他給自己披了一層帶刺的殼。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擁抱這一層刺,溫暖他,感化他。教育的意義也正是如此。
那么,如何在做到真教育,成為真教師的過程中保持靜心和潛心?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特別的答案。我當老師的初心,是想讓我的學生成為正直而善良的人。
在讀初中的時候,我曾遭受了長達一年的校園霸凌,只能向老師求救。但是那位老師不僅視若無睹,甚至反過來指責我說:“如果別人欺負你,那就是你有問題。”后來我常會想,如果我是老師,會怎么做呢?如果我能好好教導那些霸凌他人的學生,如果我能好好幫助那些被欺凌的學生,他們的人生,會不會能變得更美好一些?所以最終我站在了這里,成為了一名老師。我希望能夠幫助那些特別的孩子,不要讓他們成為下一個校園霸凌的施暴者,更不要讓其他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我希望他們都能成為正直而善良的人。
所以,當我們覺得勞累時,當我們覺得困惑時,當我們變得浮躁時,不妨想一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把自己的那一份“真”保留住,讓自己靜下心來,潛下心來,好好地投入到教育本身里去。一個教師不忘初心,則為真教師,一個群體堅守初心,則成真教育。一個國家若有這樣一批做靜心當真教師、潛心做真教育的人,國之繁盛又怎會遙遠呢?我相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之下,一定會實現如此美好的愿景。 (二等獎)
因為愛 所以幸福
幼兒園 朱麗娜
從小有幼師夢的我,覺得幼兒園老師只要跟小朋友唱唱跳跳玩玩就好。懷著這份美好的憧憬,我走進了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之路。林崇德教授曾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我愛我的孩子們,我也得到了班里每一位孩子深深的愛。因為愛,所以幸福。
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上演著精彩的故事:幾個剛完成美術作品的孩子,興奮地跑過來邀請我去欣賞。一雙雙眼睛充滿自豪,期待著老師的肯定和贊美,讓人無法拒絕……早上,小朋友兩眼淚彎彎,走近身邊:“老師,我明天一定開心地來。”心疼之情油然而生;戶外活動,不小心撞倒伙伴卻眨巴著眼睛委屈地看著我,心一下揪緊了,責備的話在嘴邊又咽下去……課間休息時,孩子們會用稚嫩的雙手抱著你,小嘴嘟喃著:老師我好喜歡你……
我在這里每一天都能收到“禮物”:給孩子穿衣、喂飯會送上依賴的目光,上課游戲時會送上信任的目光,解決疑問時會送上好奇的目光,而我從孩子們的目光中,讀出了肯定和認可。心里不時升騰起成功的快樂,忙碌的每一分鐘都不再辛苦。
回想自己從教十年,記得剛跨出學校實習時,幼兒園孩子的歌聲、笑聲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初為人師的新鮮勁兒一過,隨之而來的是小班孩子的哭聲、鬧聲和不安情緒,教學上的一知半解和起早貪黑的疲憊,一顆赤誠的心一下子落入谷底。當孩子們對我親切的問話和笑臉毫無反應,甚至又叫又跳,又咬又踢時,我也感到了委屈。對自己的選擇開始懷疑,想要放棄。然而,當我看到一只小手抓著我,含著淚珠的眼睛看著我說:“老師抱抱”;當我聽到他們甜甜的問候聲時……所有的消極情緒頓時煙消云散。是孩子們讓我能繼續保持要“愛自己的職業”的良好心態。后來,我慢慢地領悟到:要當“孩子王”,就要心中有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記得有一次,一放學,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被大人接走了,可有一個孩子卻遲遲沒人來接。注意到她傷心地坐在小椅子上,我看出她不高興的原因。我知道,她的父母都是醫生,沒來接她可能是現在忙著救治病人,只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這也體現了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看到她失落的眼神,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孩子,她被早早接回家了。現已華燈初上,她也會像這個孩子一樣期盼著早點見到爸爸媽媽吧!想到這,我就不由自主地給她講故事,跟她做游戲,帶她吃晚飯,讓她感到老師也能像媽媽一樣溫暖。在送她回家的路上,這孩子竟然親切地叫我“老師媽媽”。當時,我激動萬分: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能感受愛。此刻,我不也比別人更多了一份愛么!
現在的我不僅能管孩子“吃喝拉撒睡”、還會”彈唱說畫跳”,我還帶著這樣一份憧憬:用蒙臺梭利的專業知識、科學的教具;用正確的示范和榜樣的力量;用無條件的接納和愛;用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全心全意愛護每一個孩子,引導每一個孩子,教育每一個孩子,成就每一個孩子! (二等獎)
專注做事 靜心育人
高中部 賀鑫月
我之所以選擇師范專業,選擇做老師,都是因為我的祖父。
工作之初,我很倉惶,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到底做好了一個做老師的準備了嗎?什么樣的老師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呢?這個問題我完全沒有頭緒,所以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問我的祖父。
在我的整個童年印象當中,父母工作都非常忙,我是跟著祖父祖母長大的,祖父個子不高,他是一名黨員,在村里的小學做了一輩子老師。我們鎮三分之一的人是他的學生,我也是他的學生。
祖父這一輩子,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氣吞山河,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有的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瑣碎。
他上課的村子離家有六公里遠,他每天早上總是五點起床,六點半到校,組織值日生打掃衛生,指導學生有序有效地進行學習。下午學生全部離校后,才騎著自行車回家。如此往復,數十年如一日。祖父是全科老師,學校對他而言如同自己的家,許多準備性事務幾乎都是在晚上、周末或節假日進行的,還會經常把工作帶到家中,工作至深夜。對此,我的祖母還常常抱怨他不顧家。學校的公用物品壞了,他利用平時休息的時間來修理;學校食堂安全衛生的監督,花圃的修剪,教室等公共場所的消殺,甚至是學校的清潔衛生等等,都是他在負責。他總是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高速運轉著,扎根基層,用自己樂觀的態度將平凡的小事做好、做大。默默地奉獻,踏實地做著教育。
2000年之后,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年輕老師也幾乎都去往城市追尋夢想,學校逐漸只剩下5個老師,他是年紀最大的那個,更是挑起了為全校師生做飯的重擔。后來祖父年紀大了,鎮領導提出過“并校”,但固執的祖父考慮到有15個孩子會因此步行3小時上學,就拒絕了。
在之后的歲月里,作為孫兒,我能看到的只有他逐漸消瘦的黝黑的臉,日漸花白的耳邊的發,還有祖母抱怨他時他的沉默和微笑。
各位,我國中西部的鄉村教育,到底由多少青春和熱血鑄就的。他們崇尚平實,充滿溫情,安靜地做著真實的教育,默默無聞,為物質匱乏的學子送去精神上的食糧,守衛著鄉村中的最后一批學生,維護著鄉村最后一絲和諧。每當我想到這些連聲響都沒有的逝去,連豐碑都沒有的犧牲,我只能從我自己內心最深處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祖父有一張登記照,我從初中畢業開始,就把他放在我的錢包里,一直到現在也沒離開過。祖父之于我早已不再是偶像的地位,已經有一點類似于信仰的味道。很多時候我看到他的那張發黃的照片,就覺得安心和踏實。看到他的樣子,我就仿佛看到了忠誠,看到了智慧,看到了勇氣,看到了奉獻。
老師是孩子永恒的精神范本,到底該怎么做一個合格的老師,也許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是啊,育人育心,在今天浮躁的教育環境中,要沉下心來,對教育有一種理想與追求,讓教育的本質回歸,多么不易。授業之本不在于紛繁,而在于心靜;學業之成也不在于浮華,而在于歸真。唯有藏靜于心,專注于教,用愛心和責任心啟迪智慧,全身心替學生著想,專注做事,靜心育人,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成長。
高中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最為重要的時期,對于我們花外高中學子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要想學有所成,就要學會靜下心來做真事,做實事。當自學成為習慣,當學習成為享受,當書香溢滿校園,當心靈徜徉書海,我們一定能在書中感受到安靜的力量,一定會在成長中感受生命的溫度。不負青春,不負夢想,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三等獎)
最偉大的教育
是教育者身上的靜氣
初中部 張馨苗
但凡跟我相處過的人,我想他們都不會用“安靜”一詞來評價我,甚至還會往下跟一句,“她呀,聒噪還差不多。”從小到大,因為這個,讀書時我的老師已經給我爸媽打了不知道多少個小報告,想了多少辦法,即便是把170的我丟到第一排,還是使上棍棒教育,也依舊改不了我這天性。還記得我曾大言不慚地跟他們說:“這有什么,大不了我以后吃講話這碗飯唄。”
沒想到,多年以后,這句隨口說的狂言妄語成了真。也就是站在講臺上短短的兩三個月里,我才真得認識到了安靜的力量。
說到這,還是需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認為的安靜是什么。《大學》里有這樣一段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自己的目標,才能夠使自己的志向堅定,志向堅定了以后才能做到鎮靜不躁、心不妄動,鎮靜不躁才能夠身心安詳、從容有度,做到身心安詳后才有時間才有精力去思慮得更加精詳,最終有所收獲有所成就。
諸葛亮的《戒子書》中也提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修身的首要法寶是靜,靜是君子行事的一種風格,有靜方可成君子。
由此可見,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及人格的健全,平心靜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對于我們教育從事者來說,向學生傳達平心靜氣的重要思想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這也就意味著,最偉大的教育,是教育者身上的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如何擁有靜氣,將是我們需要探尋的事情。
首先,要有一顆堅毅的心。一名教師即使能力有限,作用有限,如果能保持獨立思考,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就有可能在整個教育中起作用。這需要的是對自我的肯定,和對自我價值的深刻認知,擁有這些,便能夠讓教師在事業上拼搏得更持久。
其次,要“知止”。現如今,世界瞬息萬變,每天我們的手機、電腦里都能涌進數以億計的信息。世俗、現實、功利、浮躁,蠶食著每一個人。可是,身體可以在低處,可以在世俗中鍛煉、磨礪,可心還是需要始終立于高處的。陶淵明詩中有云:“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如何讓心立于高處?我想,一定還是要“知止”。沒有堅定的目標,便會像那無根之萍,隨波逐流,最終葬身于深淵。老師要堅定自己的目標,然后帶著學生堅定自己的目標,最后一起去探尋一個符合實際且更有操作性的目標。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片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最后,要排除雜念,純粹前行。我尊重那些安靜的老師,他們完全不顧波涌而來的浪潮,對喧嘩嘈雜充耳不聞,他們靜心教學,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不被社會風氣綁架,不讓庸俗的名利觀玷污職業榮譽,他們樂于在“普通學校”當“普通教師”,過普通的生活,在平凡的工作中提升職業品質。我想成為這樣的老師,也會一直為了這樣的目標,奮力前行。 (三等獎)
用愛守護“小暖陽”
幼兒園 雷婷
有很多人問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當我回答是幼兒園教師時,他們都會說:“幼兒園老師啊,那你的小日子過得很舒服啊!是的,沒有當過幼師的人大多數都會這樣認為。甚至我親愛的老媽也不例外!在我工作上不順心的時候去找媽媽訴苦,得到的不是暖心的安慰,而是敷衍的訓示:你就知足吧!你有什么好辛苦的?不就是每天看住一群小朋友和他們一起玩?你看看,最疼人的老媽都是這樣認為的,何況別人呢!
幼師這個職業,聽起來不錯,好歹是一名老師呀!事實上呢?古人云:家有隔夜糧,不做孩子王!幼師可是正正經經的孩子王噢!其中的酸甜苦辣,沒有做過幼師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
記得我幼師剛畢業,接手的就是一個新生班。當我充滿著激情,自信滿滿去迎接小二班的小朋友時,覺得我很快就能融入他們,小朋友們也會很快接受我。結果呢?答案剛好相反。那時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個子小小,每天一進幼兒園就嚎啕大哭!那哭聲,真的是一個地動山搖,慘不忍睹!不到五分鐘,全班“大合唱”就開幕了!連我這個導演也難逃悲劇啊……坐椅子上不超過一分鐘,就要往門口跑。說實話,當時我心里就發怵:完蛋了,這么一個孩子,我該怎么辦呀?在他的影響下,班里經常上演一幕幕你追我趕的鬧劇,走廊就會出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可愛的我追著一個個同樣可愛的寶貝。好不容易追到一個,另一個又跑了.等抓到了,他就躺在地上耍賴,我去抱,他不但不起來,還對我拳打腳踢,我的耐心被消磨殆盡。不得已,我就開啟了我的“河東獅吼”,結果就是他哭聲更大了,我的嗓子也啞了!
我該拿他怎么辦呢?我真得不忍心看到他每天來上幼兒園都是哭鬧著,就連做夢都想看到他一來幼兒園就歡天喜地的。可是,對于他沒有任何理由的哭鬧以及“逃跑”,我真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求人不如求己。為此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直到我看到了一本書《孩子們,你們好》,我豁然開朗,對策就是緩解他的分離焦慮情緒,給足安全感,而我需要給他更多的愛和耐心。在此之前她一哭我只是簡單的說教,在這之后當他帶著同樣的嚎啕聲來到幼兒園時,我將他抱在懷里,一邊輕輕拍著他的背,一邊和他講有趣的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漸漸地,他從哭鬧不止變成了早上來園時哭一下,再到現在每天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帶著他那可愛的笑臉和我說早上好。第一次看到那張久違的笑臉和一聲稚嫩的老師好,那一刻,我整個心都融化了!不爭氣的淚水竟然洶涌而出!在那之后,他有吃的都會和我分享,他就像小暖陽一樣溫暖著我。
我現在深深知道沒有不聽話的孩子!他們不聽話的背后,都有一個謎團需要我們去用心解開。他們的行為都需要我們仔細觀察,發現內因,去正確引導細心呵護。在評價中多一點鼓勵,對他們用媽媽般的耐心、愛心、真情去鼓勵,再調皮的孩子也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會一直堅守在幼師這個崗位,用愛守護我身邊那群小萌童們,用心教育好可愛的“小暖陽”! (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