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村:強村帶弱村的融合發展之路
花園村:強村帶弱村的融合發展之路
社區名片: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原來是一個只有183戶、不到500人的小村,從2004年第一次“一村并九村”到2017年3月第二次“一村并九村”,花園村堅持黨員干部帶頭,依法治村,實現了村民人均年收入從87元增長到13.5萬元的巨大飛躍。近年來,花園村各項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充分肯定,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等諸多榮譽。
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原來是一個只有183戶、496人的小山村,面積0.99平方公里。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花園村通過兩次“一村并九村”,村域面積擴大到12平方公里。現在的花園村,有19個小區,農戶4681戶,戶籍人口13879人,常住人口6.5萬人。
花園村在并村之初曾面臨一系列治理難題:一是后進村村級組織渙散、軟弱無力,黨組織領導整合能力不強;二是后進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認同感、參與度較低;三是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村域范圍內的不穩定因素增多,與此同時,農村難以吸引骨干人才,鄉村有效治理面臨較大挑戰。
針對這種情況,花園村積極通過大黨委建設,強化組織體系,健全工作機制,通過多措并舉,實現“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后富”“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村民辦事不出村”,全面提升了治理效能。
先進帶后進 后進變后勁
2004年花園村第一次并村后,將村黨支部升格為黨委,同時迅速啟動村級組織換屆,率先完成黨委下設的4個黨支部換屆選舉,并產生參加黨委換屆的黨代表,選舉產生黨委、村委會干部,共減少村級“兩委”班子成員8名。
并村過程中,花園村實行黨員聯動、組織整合。2004年,村黨委將原先花園村和9個新并入村的黨員打亂分散到下設的4個黨支部,實行“以老帶新、強弱聯帶”“先進帶后進、后進變后勁”,切實提升組織力。2017年第二次并入9個村后,新成立兩個黨支部,村黨委將全村530多名黨員重新整合到6個支部,實現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等六個融合。
加強網格支部建設,充實網格力量。村黨委、村委會積極吸納具備企業家精神、有戰略眼光、有社會威望、有專業知識的黨員進入支部班子。所有黨員干部不拿村里一分錢,切實做到“奉獻、公平、公正、公開”,實現了決策科學、管理專業、服務周到、優勢互補的社會治理效果。今年9月,在123名黨代表和7243位選民參與的換屆選舉中,新一屆黨委、村委會、紀委班子成員都是全票當選。
強村并弱村 先富帶后富
一是加強產業植入,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2018年開始,一批工業項目相繼投產,3個省重大工業產業項目共投入100多億元。在金華開發區建設的生物醫藥科技園項目一期已經建成投產。2019年,花園村全村實現營業收入602億元,擁有個私工商戶3768家;村民人均年收入13.5萬元,接待國內外游客570萬人次。
二是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環境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一年大變樣、三年全變樣”的目標。2004年10月第一次“一村并九村”,將全村劃分成一產、二產、三產和村民住宅區,整體搬遷4個村,整體拆建6個村。2017年3月第二次“一村并九村”后,已完成整體搬遷6個村,整體拆建3個村,住房改造和提升全部完成,老百姓家家戶戶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房。
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建成全球最大的一至六期紅木家具專業市場;建成浙江農村第一高樓——超五星標準的花園雷迪森大世界;占地3000畝的浙江省農村綜合改革集成示范區建設試點項目已初具規模;花園村范圍內2019年年底前已全部開通天然氣;村內開通免費公交車,共享電動車和共享汽車也入駐花園;紅木市場、商業中心、等級醫院、外國語學校等都走在全國農村前列。花園村全村建立健全了醫保、社保和養老等保障體系,村民擁有30多項福利。花園村各項事業的發展,讓村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糾紛不出村 矛盾不上交
花園村全村有6.5萬人,村內并不是沒有矛盾糾紛,而是有了矛盾糾紛能夠及時解決。花園村成立了紀委、政法辦、保衛部、法律事務部、調解委員會、花園村治安聯防總隊和救援隊,建立了糾紛處理機制、合并管理機制、黨員監督機制,以村規民約的方式規定全村不準養雞、養鴨、養狗、養豬,2016年開始村內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兩次并村,花園村都實行“一分五統”的管理辦法,“一分”就是村企分開,無論是花園集團還是其他個體私營企業,均按產權歸屬獨立自主經營。“五統一”就是財務統一管理、干部統一使用、勞動力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莊建設統一規劃實施。
39年來,花園村內不管是小村還是大村,黨員干部從不計報酬、從不發工資,選舉從不拉票,每屆換屆選舉,黨委和村委會成員都是滿票或高票當選。花園村建立起“小事一天內解決、大事三天內解決”的治理機制,黨員干部帶頭奉獻,村務公正、公平、公開,實現39年小事大事不出村,矛盾糾紛不上交,村民零上訪。
前不久,花園村大樓內設立了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并成立以花園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邵欽祥命名的工作室,形成品牌化、制度化、常態化、便利化的花園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并制定了平臺的工作程序、工作紀律、工作原則等,以進一步深化“奉獻、公正、公平、公開”的辦事原則,致力讓“小事大事不出村、矛盾糾紛不上交”的花園經驗走得更遠,
最多跑一次 辦事不出村
花園村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機遇,把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和社區服務中心有機結合、共同推進,設立民政、戶口管理、市場監管、綜合業務受理等九大窗口,做到“村前臺綜合受理,鎮、市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實行“一站式”“集成式”服務。
依托平安建設信息系統和浙江政務服務網,率先安裝“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運行系統,集成“4+X”功能,即“四個平臺”功能模塊加實際需要設置的功能,村民登錄系統就可以實現網上辦事。同時,花園村加強專職代辦員全科化建設,19個小區每個小區配備一名專職代辦員,主動上門為村民提供全面的政策解答、代為跑腿服務。
隨著浙江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花園村便民服務中心還通過創新方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群眾可在中心辦理的事項已超600項之多,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落實制度保障 吸引留住人才
一是落實制度保障。2018年,花園村出臺了《關于引進高級人才落戶花園村相關政策的通知》,就引才、聚才、育才等制定相關福利政策,以吸引、留住、培育更多高級人才。對企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以及引進的博士后和全日制博士生,不僅每年獎勵數萬元獎金,而且可以落戶花園村并享受村民待遇,還可安排300平方米以上的別墅一棟;其他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以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全日制“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除每年獎勵獎金、落戶花園村并享受村民待遇外,同時一次性發放30萬至60萬元不等的人才購房券。
二是加大物質激勵。回村創業的博士生每年獎勵5萬元、研究生每年獎勵2萬元、一本本科生每年獎勵1萬元;村民每年享受免費體檢,村民每人每月免費發放大米25斤、豬肉2斤、雞蛋2斤、油2斤等。2019年全村福利事業支出1.3億元。
近年來,花園村鄉村振興、農村社區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其做法和經驗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花園村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要求,開展“浙江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共建、共富、共治、共享,以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重點,強化黨建統領,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培育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努力將花園村建設成為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實踐典范、鄉村未來社區的實踐典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實踐典范,為全省和全國其他地區創新“三農”工作提供經驗和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