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村運會”辦了二十年,有3200多人參賽,全村各小區都有籃球場 “花園”里開出體育“富”民新葩
一場“村運會”辦了二十年,有3200多人參賽,全村各小區都有籃球場
“花園”里開出體育“富”民新葩
日前,花園第十屆體育運動會在浙江師范大學附屬東陽花園外國語學校田徑場舉行,73個代表團的3200多名運動員將進行44個項目的比賽。看著這樣規模的運動會,你能相信這只是一個“村運會”。
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不是一個普通的村莊,被譽為“浙江第一村”的花園村在改革開放后依靠工業強村率先富起來,如今常住人口超過6.5萬,外來人口5萬多,紅木生意更是成了富民產業。2019 年,花園村實現營業收入60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3.5萬元,是金華市首個且唯一的稅收超3億元村。
全村各小區都有燈光球場
花園掀起全民健身熱潮
花園村曾經是一個有名的窮山村,經過兩次行政區域劃分調整以及近四十年創業奮斗,這里已經成為中國十大名村之一。
富裕起來的花園村,早已意識到,農村需要借助文化和體育活動,實現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提升。花園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邵欽祥認為,物質文明上去了,必須要抓好精神文明,讓精神文明成為不斷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早在2000年初,花園村就開始著手以體育文化建設為精神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利用體育鍛煉提升村民身體素質,利用體育活動豐富村民業余活動,利用體育文化創造花園村精神文化。
花園村19個小區都建有燈光籃球場以及健身器材等,村里還有博物館、游泳館,以及即將興建的小型足球場。花園職工活動中心內,鋪設了專業地膠,跑步機、立式和臥式健身車以及針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力量訓練器械等健身器材,乒乓球桌、臺球桌、動感單車室等一應俱全,老百姓可以就近開展體育健身運動。
不僅硬件設施讓人羨慕,花園村的健身活動同樣如火如荼。2004年10月第一次并村以來,村兩委每年都把體育文化建設列入村里大事之一,村民運動會一辦就是十屆,從最初800多人到如今3200多人;籃球隊、足球隊、氣排球隊、跑團、排舞隊等都能在這里找到“娘家”,每支隊伍每年還有固定經費,所有的體育設施和活動中心均免費向全村開放。真正把活動舉辦到群眾身邊,讓群眾享受健身之益。
2015年10月13日,《浙江日報》刊發一則題為《體育設施改善 健身熱潮涌動》的圖片新聞,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閱后作出重要批示:“各體育設施都要充分利用,東陽的經驗要推廣,應該列入全省體育考核。”
在花園村,全民健身熱潮已經形成了項目組團化、人員規模化、健身常態化趨勢,體育已成為“兩美”花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里打球還能追星
三十多支球隊組成迷你CBA
南馬鎮初級中學的體育老師李義濤的微信里,有個群整天不停地往外蹦消息,“全是各種約打籃球的信息。”兩年前,李義濤拉了這個籃球群,現在已經有了200多人,覆蓋村里30多支球隊。說起花園村籃球的特點,李義濤指指自己,“我這個來自黑龍江的新花園村人就是代表啊。”
不僅當地村民天天約球,就連附近鄉鎮的,如大聯、防軍、千祥、橫店鎮的球友都趕來花園村打球。因為離橫店劇組很近,很多明星也都會來這打球。很多村民手機里隨便翻翻,都能找出和明星打球時的合影,林更新、韓棟、釋小龍都來這打過球。
得益于高度發達的民營經濟,花園村匯集了天南地北的人,常住人口超過6.5萬,其中外來人口5萬多,而籃球讓他們走得更近了。有些人原來在老家就喜歡打籃球,到了這里簡直如魚得水;有的原本其實并不打籃球,但因為打籃球成了同鄉會的一項重要活動,以球會友。在這里,打好籃球然后談生意,已經成為一種常態。